誰讓「中國」在台灣漸漸消失?
台灣制憲基金會前天公布了一份民調,針對「國族認同」,67%的台灣民眾,認為自己是「台灣人」,1.8%「中國人」,27.9%「兩者都是」。
換一個問法,如果在「台灣人」跟「中國人」之間,只能選一個,則台灣人「89.9%」,中國人「4.6%」,差距甚大。
這份民調的採樣,支持國民黨者僅一成二,支持民進黨約三成,簡單的說,算是一份比較「親綠」的民調。儘管偏綠,但與台灣目前的實情,相去並不太遠。
是什麼原因?讓「中國」二字,漸漸在台灣消失?
我1974年出生,在台灣叫做「六年級生」。我的年代,每日上學要升旗,看電影要唱國歌,軍歌比賽,總要指定愛國歌曲,「中華民國頌」、「四海都有中國人」,直到今日,我都還能琅琅上口。前幾天有網友問我:「黃暐瀚,你敢說你是中國人嗎」?當然敢,我當然是中國人,我是生長在台灣的「中國人」,我的中國,是「中華民國」。
不過,台灣人,或說住在台灣的人,已經漸漸漸漸,不說自己是「中國人」了。
理由很簡單。
因為「中國人」這三個字,在台灣,已經無法和「中華民國」連結。
兩岸的競爭消長,本文略過,那是太長的故事。但一言以蔽之,在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,中華人民共和國,逐漸取代「中華民國」的一切地位,並在政治、經濟、軍事跟國際影響力上,日漸增加。中國大陸,在國際上堅持「一個中國」,而這個中國,並不是中華民國。
有網友說:「叫中國台北,沒毛病啊~中華民國,不是中國嗎」?50年前,確實是,但現在「中國」二字,已經不等於「中華民國」,而是「中華人民共和國」。硬稱「中國台灣」、「中國台北」,台灣人聽了,只有矮化,怎會開心?
於是,「中國」二字,在台灣漸漸變成「選舉時的負資產」。「中國國民黨」,每逢主席改選,都要討論是否改名「台灣國民黨」或「國民黨」(省去中國二字)這樣尷尬的問題。
所以,出生在台灣,生活在台灣的台灣人,當然會更加認同「台灣」,而不是「中國」。
暐瀚 2021-8-12 de 台北
品觀點 20:00見